行业资讯

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,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:

88.118.60031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

时评:“舌尖上的高铁”,流动的“烟火气”

发布日期:2025-03-03

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,奔涌着流动中国的生机活力,“中国速度”里映射出更坚实的中国信心;小小车厢升腾的地域风味,承载着旅客的诗和远方,也弥漫着独具特色的“人间烟火气”。从“绿皮车”的香肠泡面八宝粥,到如今热链直供的现炒时蔬、现烤羊腿,高铁餐饮的蜕变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。

从“温饱”到“品质”,舌尖上的高铁丰盈了味蕾。中国铁路餐饮的变迁史,是一部浓缩的民生发展史。曾几何时,哐嘡声不绝于耳的“绿皮车”上,旅客自备干粮、围坐分食,“旅途烟火”里有浓浓的泡面味儿;高铁时代,中国铁路推动餐食从“填饱肚子”向“品质生活”跃升,智能点餐系统让旅客欣享沿途美食。北京烤鸭卷、山东煎饼、南京盐水鸭、上海小笼包等,短短数小时的旅程,“动动手指”就能体验“舌尖上的旅行”,体验从北到南的风味变迁。

在济南,铁路推出“四大套餐”(特色、时令、营养、普通);在青岛,铁路将当地海鲜资源融入餐食设计,既丰盈了旅客的味蕾,又激活了地方产业链的协同效应。中国铁路餐饮从“标准化”到“个性化”的转型,正是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微观映射。

从“舌尖”到“心尖”,流动的烟火气氤氲文化味儿。列车餐饮的变迁,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。当北京开往拉萨的Z21次列车推出“现摘现炒”有机蔬菜服务,旅客在亲手采摘、即时烹饪的互动中,体验到的不仅是新鲜食材的本味,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。这种创新是农耕文明的质朴、工业文明的效率在方寸间深度融合的结果,列车无疑成为传播地域美食文化的移动载体。

列车上,移动的空间里,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,通过分享各自家乡的味道,结缘于美食,成就了友谊。淄博烧烤以“小炉小饼小葱”的仪式感与社交属性,与高铁餐饮的体验升级不谋而合。高铁餐饮将“在地文化”融入餐食设计,以味觉为纽带,让旅客在飞驰中感受“千里江山一日还”的文化纵深。

从“列车美食”到“高铁外卖”,技术赋能体现人文关怀。高铁餐饮的升级,本质上是技术革新与服务理念的共振。冷链技术终结了“软罐头”时代,智能点餐系统打破了车厢与站台的物理界限,而“高铁外卖”服务的推出,则让旅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致满足。列车餐饮创新的背后,是中国铁路从“运输者”向“服务者”的角色转型。此外,“列车美食”不再囿于方寸之间,“高铁外卖”实现了在线预订、自助点餐等功能,满足了旅客多样化的用餐需求,诠释了“人民铁路为人民”永恒不变的初心。

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,高铁餐饮有“新意”更有“心意”。数字化浪潮奔涌而至,高铁餐饮已迈入“品牌化”发展阶段。厦门北站、江西等地高铁热链主题餐厅的试水,标志着铁路餐饮正从单一功能向场景化体验延伸。为了避免“昙花一现”的网红效应,铁路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上,还需针对商务、旅游、家庭等不同旅客群体,推出定制化套餐;挖掘地方饮食的非遗技艺、历史故事,将“一餐一饭”升华为文化体验;动态调整列车餐食供应,探索“餐饮+文旅”的跨界合作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提升高铁餐饮的国际化水平,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

速度有界,温情无疆。中国高铁上的“人间烟火气”,是现代化进程中“快”与“慢”的辩证统一。当列车呼啸而过,餐车上的一碗热汤、一碟小菜,不仅是果腹之需,更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对地域文化的传承、对人性化服务的追求。这抹烟火气,让“中国速度”有了温度,让“流动的中国”更具活力和魅力。让我们携手并进,在“速度”与“美味”并行的道路上,共同书写中国高铁餐饮的新篇章,让每一趟旅程都成为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。

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商业用途,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