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,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:

88.118.60031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

食品行业深度报告:新鲜时代已来,聚焦四大主线

发布日期:2022-11-21

2021年度,结合当前食品行业板块发展趋势、估值性价比,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 下 4 条主线:


1)主线一、龙头白马:确定性受益集中度提升。乳品、肉品、基础调味品是刚需板 块,经历了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,行业趋势逐渐明朗,19 年奶粉行业 CR3 达到 38%,常温白奶 CR2 达 78%,基础调味品 CR5达约21%,高温肉制品 CR4 达 95%; 诞生了中国飞鹤、伊利股份、海天味业、双汇发展、金龙鱼等食品龙头,19 年奶粉/ 常温液奶/基础调味品(酱油)/高温肉制品/小包装油市占率分别为 13.1%/32.4%/8%/61%/38.4%;行业集中度在信息化、智能化、物流效率提升趋势下持 续提升,龙头白马自然率先受益。


2)主线二、细分冠军:卤制品是小而美赛道。卤制品行业正处于黄金窗口期,2020 年卤制品市场规模约 1200 亿元,过去 5 年 CAGR 约 18.8%,CR5 仅约 20%,只要企 业核心团队稳定、激励到位、快速学习、快速开店,高增长可期。


3)主线三、潜在黑马:小零食吃出大空间。小小零食,2019 年市场空间已达到约 11,493 亿元,尚未产生行业龙头,市场存在大量隐形冠军。


4)主线四、潜在黑马:复合调味品想象空间广阔。


1. 复盘美日食品工业,看中国新鲜时代到来


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变化,进而带来需求更迭,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;食 品加工技术的发展则满足并引领消费需求变迁,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。


我们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指标,将发达国家(以美国、日本为例)食品行业发展历史划分为若 干阶段,探索经济、技术、消费观念的变化如何在各个阶段从不同维度驱动食品加工行业发展,并分析行业各阶段呈 现出何种差异化增长模式及特征。通过回顾美日食品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、探索发达国家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规律, 为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借鉴。


1.1. 美国:全球技术领军者,食品消费便捷化-品牌化-健康化路径清晰


美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:


(1)1900 以前:经济发展水平较低,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类疾病仍较为常见,解决温饱问题是该阶段主要诉求;食 品行业工业化程度仍较低,食品类产品以原料形态的植物、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为主。


(2)1920s-1940s 动荡增长期:该阶段由于受政治、战争等因素影响,社会经济环境较动荡,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较平缓,食品因具备刚需属性,行业整体规模增长较稳健。


(3)1950s-1970s 发展提速期:经济进入繁荣发展期,食品工业快速扩张,居民对食品品质、便捷性重视程度提 升,行业内品牌化进程加速,速食食品繁荣发展,行业龙头开始崛起。


(4)1980s-2000s 整合转型期:食品加工技术密集出现驱动行业加速发展,收入水平提升驱动居民对食品需求向 健康化转变,食品加工行业掀起整合并购潮,市场集中度再提升;


(5)2000 年至今全面升级期:健康膳食观念深入人心,功能性食品产品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,功能和健康 食品成为发达国家引领食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。


1.2. 日本:东亚饮食文化样本,从泡沫经济时代到“宅”时代的变与不变


1.2.1. 便捷性需求长期存在,健康化趋势显著


1.2.2. 速冻食品、高附加值乳制品、复合调味品渐次出现


1.3. 中国食品工业 70 年发展:从“吃得饱”、“吃得好”到“吃得健康”


食品工业化程度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,同时也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变化。与美、日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食品工 业发展起步较晚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、早期对进口产品依赖程度较高。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,我国食品工业 发展逐渐步入正轨,伴随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率提升,食品工业迅猛发展。


以食品工业产值增速为依据,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可划分为三阶段:


(1)1949-1990 年:产业规模增长较慢,进口依赖程度高,居民对食品诉求从解决温饱初步向追求品质转变;


(2)1990-2000 年: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经济发展提速,物质供应极大丰富,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焕发活 力、生产效率持续提升,丰富食品品牌涌现;


(3)2000 年-至今:食品工业稳健增长,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,消费者对食品诉求由追求品牌向追求差异化、健 康化、高端化产品转变。


从长维度看:1952 年至 2010 年,我国人均 GDP 由 119 元增至 30808 元,CAGR 为 10.05%;食品工业产值由 82 亿元增至 63080 亿元,CAGR 为 12.14%;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由 1985 年的 545 亿元增至 11134 亿元,CAGR 为 5.34%。


1985 年-2019 年,规模以上食品加工行业企业营业收入由 545 亿元增长至 19511 亿元,CAGR 为 11.10%;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利润总额由 35 亿元增长至 1789 亿元,CAGR 为 12.27%。1999 年-2019 年,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数 量由 4871 家增至 8291 家,增幅达 70.2%。


2. 行情回顾:食品标的估值性价比重新凸显


截至 11 月 30 日,年初至今上证综指上涨 11.20%,深证成指上涨 31.06%,食品加工行业指数(SW 二级行业指 数)上涨 45.17%,大幅跑赢大盘。调味发酵品、食品综合、肉制品、乳品涨幅分别为 71.79%、60.41%、40.83%、22.53%。 本年涨幅前五公司分别为良品铺子(238.69%)、盐津铺子(216.67%)、中国圣牧(180.00%)、安井食品(176.69%)、妙可蓝 多(156.04%)。


2020Q3 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中食品加工占比为 3.23%,超配 0.94pct,环比↑0.53pct,同比↑0.31pct,环比上升主要 由于乳品仓位环比↑0.47pct,同比上升主要由于食品综合仓位同比↑0.30pct。


年初至今板块行情:截至 11 月 30 日,年初至今上证综指上涨 11.20%,深证成指上涨 31.06%,食品加工行业指数 (SW 二级行业指数)上涨 45.17%,调味发酵品、食品综合、肉制品、乳品涨幅分别为 71.79%、60.41%、40.83%、 22.53%。


本年涨幅前五公司:良品铺子(238.69%)、盐津铺子(216.67%)、中国圣牧(180.00%)、安井食品(176.69%)、妙可蓝 多(156.04%)。


本年跌幅前五公司:*ST 麦趣(-33.56%)、雅士利国际(-29.29%)、中国旺旺(-23.69%)、黑芝麻(-19.35%)、万洲国际 (-17.57%)。


2020Q3 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中食品加工占比为 3.23%,超配 0.94pct,环比↑0.53pct,同比↑0.31pct,环比上升主要由 于乳品仓位环比↑0.47pct,同比上升主要由于食品综合仓位同比↑0.30pct;调味品板块持仓同比、环比均有上升,乳品 及食品综合板块为超配主力,分别超配 1.07pct/0.3pct;


肉制品板块:2020Q3 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中肉制品板块占比为 0.29%,低配 0.04pct,环比↓0.07pct,同比↑0.16pct。


调味发酵品板块:2020Q3 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中调味发酵品板块占比为 0.56%,低配 0.39pct,环比↑0.14pct,同比 ↑0.04pct。


乳品板块:2020Q3 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中乳品板块占比为 1.51%,超配 1.07pct,环比↑0.47pct,同比↓0.20pct。


食品综合板块:2020Q3 公募基金持仓市值中食品综合板块占比为 0.87%,超配 0.30pct,环比↓0.01pct,同比↑0.30pct。


3. 主线一:龙头白马:确定性受益集中度提升


3.1. 赛道天然优势:乳品、肉制品、调味品刚需属性奠定国民消费重要地位


食品产业中,调味品、肉制品、乳品均具备偏刚需属性,具有消费频次高、客单价较低特点,在居民食品消费中 占重要地位。2012-2020Q3,A 股上市公司中肉制品、调味发酵品、乳品板块公司营收占比长期居于 70%~90%之间。


20 世纪 60 年代,安达新建我国第一个乳品机械厂,成为我国乳业兴起标志;20 世纪 70 年代,全国调味品会议召 开、行业卫生标准发布,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步入正轨;20 世纪 80 年代,改革开放背景下肉制品加工企业迅速增加, 1990 年北京肉制品生产企业达 800 家,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;同时,乳品、肉制品、调味品三大行业占食品消费比重 大,以 A 股上市公司板块 20Q1-Q3 营收占比计算,乳制品板块占比最高(35.07%),肉制品板块次之(32.34%),调味 品板块占比为 9.21%。从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看,乳品行业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出清,企业数量经历断崖式 下跌;调味品行业与肉制品行业企业数量持续增长,在经历行业高速发展后增速皆呈放缓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