苔是一种常年生长在湿地、墙上、井中、屋瓦及水中等处的苔藓植物类,云南傣族地区及老挝、泰国、缅甸等国入菜。傣语称青苔为"改"和"捣"。青苔是苔藓植物的泛称,附着于物体表面蔓延生长,故也称苔衣。青苔色泽翠绿,茎细如丝,可如毛发一样附着在山石、水池、屋瓦、颓墙、湿地等阴暗潮湿、人迹罕至之处,是一种极不起眼却极富生趣的植物。
水中的青苔
在云南的西双版纳,各民族都有食用青苔的习惯,尤其是傣族人。青苔是傣家人进贡贵族及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。傣族最常食用的青苔有"改"和"捣"(傣语),"改"是产于江河中石头上的青苔,为刚毛藻属的一种,绿色、呈长丝状顺水流方向漂动,似傣族少女的长发飘逸在水中,其味道最鲜美。
江河中石头上的青苔——"改"
"捣"是产于池塘及小溪岸边的青苔,为水绵属藻类的一种,味道略差。"改"和"捣"都是傣族群众喜欢采食的野菜。每年1~3月是采摘青苔的季节,傣家人将青苔打捞出来,新鲜青苔十分柔软黏滑、呈深绿色,带有浓烈的草腥味,可直接加工食用。也可洗净后将青苔丝拉开、直接压成圆形或长方形薄片(傣语称"改义"),或在薄片上撒加盐的姜汤及芝麻(傣语称"改英")晒干后储存供全年食用。晒干的青苔薄片呈草绿色,具有青苔的草腥味。
小溪边上的青苔——"捣"
青苔含丰富的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,是营养丰富全面的绿色营养食品。含丰富的矿物质,被称为"矿物质宝库",是补充钾、铁、钙、镁、锰、硒的极佳食品。但青苔钠含量偏高,建议食用时尽量少放食盐。
营养素丰富青苔
傣族的青苔菜肴丰富多彩,一般分为"干食"及"潮食"两种。干食青苔的方法很多,可放在炭火上烘烤后揉碎,加葱花、油盐烩炒,用糯米饭团或肥肉蘸食;可煮肉汤及鸡蛋汤;也可剪成方块,用竹片夹住,抹上猪油,在炭火上稍加烘烤或油煎直接食用。傣族名菜"青苔鸡蛋羹",是将干青苔捣碎后和鸡蛋拌匀,加葱、蒜、芫荽、油、盐等佐料放入蒸笼里蒸熟而成,其蛋黄色中夹带翠绿,独具青苔水鲜清香味,是招待贵宾的佳肴。
烤青苔
潮食就是直接吃新鲜青苔,民间常用鲜青苔制作"青苔鲜汤"、"青苔卵石汤"、"清蒸青苔"。其中最名贵的数"青苔烩鹿筋",是傣族皇宫中的名菜。最具特点的是"青苔卵石汤",又叫"滑苔汤",具体做法是捞出洗净新鲜的青苔后盛在大碗里,加姜、葱、蒜、盐等佐料,兑上滤尽石灰的石灰水后,轻轻放入一块块烧红的鹅卵石,伴着汤水沸腾的声音,一股海鲜的香气扑鼻而来,可用糯米饭团蘸食或直接食用。
糯米饭蘸烤青苔
假如您来到江河溪流岸畔,寨边碧水长流,四周青山环抱,林木葱茏的傣族村寨做客时,一定要品尝一下傣家的青苔美食,实属不虚此行。
好评 ![]() |
|
0% | 0 |
中评 ![]() |
|
0% | 0 |
差评 ![]() |
|
0% | 0 |